-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新應用:可提升量子傳感器精度
- 來源:科學進展 發(fā)表于 2025/10/10
近一個世紀以來,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一直是量子物理學的核心理論之一:無法同時以絕對精度獲知粒子的位置和動量。對其中一項的測量越精確,對另一項的了解就越模糊。
加大研發(fā)力度,加快探索速度美國化學會出版物(ACS Publications)最受信賴、引用率最高、閱讀量最大了解更多
在《科學進展》(Science Advances)期刊發(fā)表的一項新研究中,我們的團隊展示了如何繞過這一限制 —— 并非打破物理定律,而是重構不確定性本身。
這一成果是測量科學領域的突破,或能推動新一代原子尺度超高精度量子傳感器的發(fā)展。
轉移不確定性
不確定性原理明確指出,測量中總會存在最小限度的不確定性。但可以將其比作氣球里的空氣:空氣無法逸出,但你可以在氣球內部自由移動它。
同理,在測量位置和動量時,不確定性的總量是固定的,但我們可以在兩者之間重新分配這種不確定性。
傳統(tǒng)上,這種權衡意味著必須做出選擇:要么精確測量位置,卻丟失動量信息;要么反之。
我們的研究采用了不同思路:將不確定性轉移到無關緊要的感知范圍中。
為理解這一點,不妨再用一個比喻:想象一個只有一根指針的時鐘。若是時針,能精確知道小時,但只能大致判斷分鐘;若是分針,能精確讀取分鐘,卻無法確定小時。
我們將這一思路應用于量子測量:重新分配不確定性,從而能在選定的參考點附近,同時追蹤位置和動量的微小變化 —— 即便我們并不清楚該參考點本身的絕對位置。
借助這一方法,我們能同時檢測到位置和動量的極微小變化,突破了所有經典傳感器的極限。
用量子糾錯碼提升量子傳感精度
我們是如何實現(xiàn)的?我們重新利用了原本用于保護量子計算機免受噪聲干擾的技術,以此提升測量設備的精度。這一思路最早在 2017 年的一項理論研究中被提出。
我們的實驗借助了 “被困離子”—— 即通過電場和磁場固定并控制的單個帶電原子。
我們將離子制備成 “網格態(tài)”(一種最初為糾錯量子計算開發(fā)的量子態(tài)),隨后將這些狀態(tài)用作傳感器來測量微弱信號,原理類似檢測量子計算機中的錯誤。
量子計算與量子傳感的這種交叉融合,正是我們研究的核心思路。
實驗結果顯示,我們能測量到對應 0.5 納米(約一個原子大。┑男盘柌淮_定性,還能測量極微弱的力 —— 單位為幺牛(yoctonewton),即 10 的 - 24 次方牛(萬億分之一的萬億分之一牛),相當于測量約 30 個氧分子的重量。
這項研究為何重要?
能夠測量極微弱信號具有深遠意義?此品粗庇X的是,對微觀世界的測量,反而能幫助我們加深對宏觀世界的理解。
量子傳感器已助力引力波天文臺探測到黑洞碰撞等宇宙事件。我們的研究為更強大的傳感能力打開了大門,有望進一步加深對天體物理對象的認知。
目前,該實驗仍處于物理實驗室的研究范疇內,并非明天就能在商店買到的設備。但我們有信心,這種實現(xiàn)高精度測量的新方法,將催生出一整代超高靈敏度量子傳感器。
期刊信息:《科學進展》(Science Advances)
-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,謝謝!